888集团官网入口“您看这屋顶露台已经对外开放了半年多时间了,每天都有上百位顾客上来歇脚观景,周末更是座无虚席。”红桥市场屋顶露台的工作人员赵女士一边擦拭观景台的栏杆,一边笑着对记者说。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,几位刚买完珍珠饰品的国外游客正举着手机拍摄露台外城市的风景,露台上的绿植和盆栽在阳光下生机盎然。这处曾经闲置的屋顶空间,如今已成为市民和游客逛市场时的“空中休息站”。
在《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》的指引下,北京正通过开放屋顶露台这样的创新举措,探索多样化生活服务品质的提升路径。近期,记者走访了北京红桥、赵府街、隆福大厦、鼓楼西大街等地,见证这些屋顶露台如何从闲置空间变身公共宝藏。
红桥市场作为北京的传统商贸地标,其屋顶露台的开放让人眼前一亮。市场运营负责人李经理介绍,“以前这屋顶就是堆放杂物的地方,去年改造时我们突发奇想,既然红桥以珍珠饰品闻名,不如把屋顶改造成能让顾客放松的观景露台。”如今,露台被精心打造成兼具观景与休闲功能的区域,与红桥的商贸特色紧密结合。“我们在露台上设置了珍珠文化展示区,摆放着不同品种的珍珠标本和加工工具,让顾客在购物之余既能了解珍珠文化,还能凭栏远眺城市风景。”李经理说。
为了确保露台的正常运营和安全,红桥市场在管理维护方面下足了功夫。每天安排专人定时清理卫生,保证环境整洁;在安全保障上,不仅设置了1.2米高的坚固防护栏,还配备了灭火器、急救箱等完善设施。从市民的反馈来看,这一举措成效显著。正在露台休息的市民李先生说:“我家住附近,以前来红桥买东西逛累了都没地方歇脚,现在有了这个露台,逛一逛下面的珍珠市场,再上来吹吹风、聊聊天,感觉整个体验都升级了。我是在社区群里看到这里开放的消息,过来一看,确实很惊喜。”
隆福大厦作为城市更新项目的典型,屋顶露台在其整体规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在隆福大厦工作的王先生介绍:“现在露台在整修中,暂时不对外开放,此前午休的时候能上去休息,露台上的建筑有以故宫角楼为灵感设计的中式亭台,搭配现代艺术装置,很有韵味。感觉露台开放是打造城市新客厅的重要一环,通过引入艺术展览、时尚秀场、文化沙龙等业态,为市民提供一个集文化、艺术、休闲于一体的公共空间。”与其他区域的露台相比,隆福大厦的露台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,中式庭院与现代气息相结合,让人仿佛穿越时空。在这里,人们不仅能欣赏到景山、北海、国贸CBD等老城新韵的美景,还能在周末参加露天音乐会、文创市集等活动,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。
在赵府街的老胡同里,屋顶露台的开放为胡同文化传承注入了新活力。据了解,这座屋顶露台以前是附近居民晾晒衣物、堆放杂物的地方,通过系统改造,这里成了展示胡同文化的好去处。露台上摆放着几张老藤椅和石桌,墙上挂着胡同变迁的老照片。居住在附近的刘大爷介绍,“露台开放后邻里之间交流更多了,常有人上来问这些老照片的故事,我们就给他们讲讲胡同里的老规矩、老手艺,也让更多人了解到我们胡同的历史。”对于楼台开放是否会产生噪音和隐私问题,刘大爷表示,目前管理有序,每天晚上9点后就不再接待访客,并没有对生活造成困扰。
参与赵府街露台改造设计的团队成员小林介绍,在改造过程中,他们始终秉持着平衡历史风貌保护与现代功能需求的原则。“我们保留了老屋顶的传统砖瓦结构和木质梁架,只是做了加固处理,同时增加了无障碍坡道、太阳能照明设施等现代元素,让露台既保留了胡同的韵味,又能满足老年人和残疾人的使用需求。”在特色设计元素上,团队运用了传统的四合院布局理念,设置了小型的绿植景观区,种植着石榴树、月季花等老北京人家常见的花草,展现胡同里的生活气息。
鼓楼西大街的屋顶露台同样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。在这里工作的小陈告诉记者:“推动露台开放是为了让更多人感受中轴线的魅力,传承老北京的历史文化。您看从这里望去,钟鼓楼的全貌尽收眼底,特别有韵味。”目前开放的露台在布局上,充分考虑了观景视角,设置了多个最佳拍摄点;在功能上,结合周边的文化氛围,设置了文化展示区,通过图文和实物展示鼓楼西大街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。街道在协调商户、居民参与露台开放和管理方面,建立了多方沟通机制,定期召开座谈会,共同商讨管理办法和活动策划。比如中秋的时候,这里还会举办赏月茶会,邀请居民和商户一起吃月饼、聊民俗,特别热闹。未来,街道有计划在更多符合条件的区域推广这种模式,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能从高处欣赏中轴线美景,感受老北京的文化底蕴。
在鼓楼西大街经营餐饮生意的孙女士正忙着与预订宴席的客人沟通,她笑着对记者说:“当初选择在这里开店,就是看中了露特的氛围和广阔的视野。露台开放后,店铺的客流量明显增加,很多顾客都是冲着露台的环境来的,欣赏风景的同时顺便在这里品尝北京特色美食。”孙女士的餐饮店装修得简约而温馨,落地玻璃窗让顾客能尽情欣赏窗外的美景。对于在这个文化街区经营需要注意的问题,孙女士认为,要注重服务品质和环境维护,“屋顶风大,我们特意准备了披肩给客人;遇到下雨天,会及时清理地面水渍,确保安全。同时我们会根据不同季节和节日推出特色活动,比如春天的樱花季套餐、冬天的热红酒品鉴会等,吸引顾客常来。”对于未来的发展,她期待能有更多的文化活动在露台举办,“上次有个小型画展在这里举办,来了很多艺术爱好者,也给我的店带来了不少客流,希望以后能多一些这样的合作。”
来自江苏的游客王女士在红桥市场屋顶露台上游览打卡,她表示“自己是在旅游攻略上看到这里的屋顶露台开放的,特意过来体验。没想到能从这么独特的角度欣赏钟鼓楼,感觉离老北京的历史更近了。在这里,既能感受到老北京的历史底蕴,又能看到现代城市的风貌,这种体验特别棒。”王女士和同伴们感觉到,屋顶露台给游客们更多的选择,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北京中轴线的历史和人文。同时,他们也建议在露台上增加一些讲解服务,“如果能有志愿者讲解一下周围建筑的历史故事,或者设置一些二维码语音导览,游客体验会更好。”
北京这些屋顶露台的开放,只是提升多样化生活服务品质的一个缩影。从红桥市场的商贸休闲到赵府街的胡同文化,从隆福大厦的艺术氛围到鼓楼西大街的中轴线景观,每一处露台都有自己的特色,却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——让城市空间更宜居,让市民生活更美好。从公共空间利用到文化传承,再到市民体验的升级,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。
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,相信会有更多的闲置空间被盘活,更多的文化元素被融入城市生活中,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体验。未来,北京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屋顶露台等公共空间的规划和管理,制定统一的安全标准和运营规范;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,探索“政府引导、企业参与、居民共治”的运营模式;同时结合不同区域的特色,打造更多个性化的露台空间,让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焕发出新的魅力,让市民、游客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。